伏都教,又译“巫毒教”,源于非洲西部,是糅合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的原始宗教,有些像萨满教。伏都教也是贝宁的国教,有60%的国民,约450万人信奉。流行于西起加纳东迄尼日利亚的西非诸国,信仰的民族有芳族、约努巴族等,也盛行于海地与加勒比海,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及南美州。“伏都”在芳语中是灵魂的意思。 一、起源 伏都教确切的起源大家都不得而知,但是人们普遍同意这种观点,即伏都教起源于西非。人们认为,西非国家贝宁是伏都教诞生的摇篮。在当地的语言中,伏都(Voodoo)是“神”、“精灵”的意思。作为一种崇神教,伏都教可能是从古老的祖先崇拜和精灵崇拜传统演变而来。 伏都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海地是法国殖民地,被贩卖到海地岛的非洲黑奴把一些非洲原始宗教带到那里,主要是是西非的贝宁原始宗教。贝宁是全世界伏都教的原始发源地,过去的常规是掳人为奴,用活人献祭。贝宁每家都有祖灵崇拜的铁祭坛,是他们与祖灵交通的地方,实际上每天家人都可以在祭坛前,和他们的祖灵谈话。当地的天主教徒有时会在做弥撒到一半时,冲回家祭祖。随着17—19世纪奴隶的买卖,贝宁伏都教也输往其它国家,海地、巴西都深受影响。海地又吸收了法国人带来的天主教许多繁杂的宗教仪式,就渐渐形成了伏都教,并在海地流传起来。
二、民族宗教色彩 伏都教与天主教等正当宗教和一般原始宗教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建立于恐惧的信仰。主要教义是:现存的天下万物,都不过是一种表象,其背后还有更重要的灵魂力量在活动。这个灵魂世界的首领,是一个名叫力格巴的神。其它还有主管死亡,生育,爱情,妒忌和报复等神多人。巫师和术士则是人与神的媒介。许多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参加伏都教的祭礼,便难免被其所害,在这种恐惧心理的作用下,伏都教在海地得以发展。已故的海地总统杜瓦利埃生前曾利用伏都教进行统治,自称拥有大祭司的权力,又封属下的秘密警察为“巡回巫术师”。这种统治方式,更助长了伏都教的繁荣。 三、政治意味 巫毒除了深具民族宗教色彩,现代巫毒的提倡又添上了政治意味。在非洲、拉美人民被西方殖民地国奴役之时,巫毐信仰遭到严格禁止,而例如在海地对法国殖民的推翻过程当中,巫毒在民族意识的凝聚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历史政治的破坏,巫毒面临的另一个重大威胁就是西方媒体所塑造出来的极为负面的刻板印象,例如使用诅咒用的小人形、招揽「恶灵」、恐怖的夜间仪式,或是丑化的活体献际仪式。但是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巫毒术中有许多关于守护、治疗、恋爱等正面的法术,便有了运用精巧的手工发展出的一系列涵以及名称各异的主体巫毒娃娃。 四、瀑布洗礼 海地,以巫术和神明法力为主的巫毒教,是当地两大官方信仰之一。海地在每一年都会为了庆祝巫毒节而放假一天。“巫毒”(Voodoo),原意是“精灵”的意思。它原来是流行于西非加纳等地的一种神秘宗教。16世纪时,海地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国的白人殖民者把大量非洲黑奴贩卖到海地的同时,也把流行于非洲的原始宗教带到了海地,后来这些非洲黑奴将罗马天主教许多繁杂的宗教仪式与当地土教混合,便形成了神秘、诡异、令人恐怖的巫毒教。 在海地圣水镇举行的年度庆典上,数以百计的巫毒教徒聚集在瀑布下沐浴。信徒们全身几乎一丝不挂,手舞足蹈地站在瀑布下净身,相信这可以洗去他们的罪恶,同时带来明年的好运和健康。有许多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参加巫毒教的祭礼,便难免被其所害! 五、宗教仪式 典型的伏都仪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入会仪式,以打鼓为主的巫毒仪式音乐,二是献祭仪式(manje-lwa),认为人们可以透过各种生命体而与神圣力量沟通,并且由此可得帮助与神喻。 1、白色的鸽子祭奉给伏都神,以祈求和平并驱逐暴力。 2、无所不能的神支配着人们的言行。 3、召唤神灵的佑助。 4、信徒们踩着激烈的鼓点狂舞。 5、奉献给奥根(战争与钢铁之神)的祭品。 6、女祭司在圣殿前主持祭献。 7、信徒们在倾入祭品的泥潭中沐浴。 8、众多死神组成的群神,代表着死亡、性欲和滑稽,也是病痛者和儿童的保护神。 9、伏都教存在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生与死之间,天与地之间。 10、伏都教也有它自己的智能、安详和热情。 |